• <object id="sfgvc"></object>
  • <code id="sfgvc"></code>
    <center id="sfgvc"><small id="sfgvc"></small></center>

      1. <th id="sfgvc"><address id="sfgvc"></address></th>
        客戶端
        中食融媒 中食輿情
        打假治敲監督電話:010-63272076
        打假治敲監督電話:010-63272076

       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以人才鏈帶動創新鏈

        2022-08-23 04:00:00 中國食品報

        本報記者 蔣 梅

          “希望同學們無論身處順境還是逆境都能保持‘少年氣’,不躺平、不內卷、無懼挑戰、不知疲倦,帶著青年的熱血實學實干、厚積薄發?!痹谥賽疝r業工程學院今年的畢業典禮上,院長程萍為學生們上了大學里的“最后一課”。她勉勵學生“做一個溫暖向上的有為青年”,秉承“注重實踐,扶助農工”校訓,在緊要關頭沖鋒在前,在基層一線經受磨礪,在科技前沿探索發現,在創新創業中走在前列,在平凡崗位成就非凡。

        農業高校人才與技術供給能力薄弱

          鄉村振興需要什么樣的農業科技人才?學院如何吸引培養創新、實用人才,設置社會更需要的專業,促進科研成果轉化落地?如何加強校地校企合作,充分發揮學院人才培養、科技創新和社會服務等優勢,進一步激活當地鄉村振興活力,共同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?有著10年大學工作經驗的程萍一直在思考這些問題。她在教育實踐中感受到,大學培養人才要符合國家發展、區域經濟發展的人才需求,這樣的人才進入社會以后才會成為搶手的人才,成為行業里馬上能用的人才。

          程萍認為,目前,農業高校人才與技術供給能力仍十分薄弱。一是人才培養總量偏低;二是人才培養結構中實用型人才比例偏低;三是從科研資源與能力來看,農林院校教學科研人員數量、科研經費總量偏低,科研成果更多體現在論文發表中,科技專利與科技轉讓成果比重較低,重大基礎理論研究較為薄弱。

        抓好人才內涵式建設

          人才是核心,是第一生產力。對于高等院校來說,教師隊伍的建設要放在重中之重。2018年,程萍到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后,抓的第一件事就是人才強校戰略,確定了百名博士引進計劃,引進高層次人才,并且在體制、機制上進行一系列創新;采取年薪制,特聘教授、副教授,引進了10名院士、3名中組部特聘專家,還陸續引進了國外400多位博士、碩士。

         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,是一個國家發展的不懈動力,更是大學的核心競爭力。程萍來校后抓的第二件事就是科技創新,建立了8個院士領銜的創新研究院,通過研究院引進一批高層次人才,這些人才在跨學科的創新研究院進行科研創新,并發表了高水平的學術論文。7月14號,仲愷農業工程學院植物與動物科學學科(Plant & Animal Science)首次進入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(ESI)全球排名前1%,成為學院第一個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%的學科,這是仲愷農業工程學院的一個歷史性跨越,也是該院學科建設一個里程碑式突破?!皩W院這幾年在科研平臺、重大項目、科研經費方面都有了很大提升,設立了多個重點實驗室以及一系列重大項目。仲愷農業工程學院獲國家自然基金從2018年的5項增加到2021年的25項,社會科學也獲得國家社會科學基金,實現了零的突破?!背唐颊f道。

          第三是內涵式建設,抓本科和研究生的教育。近幾年,在教育部新農科、新工科的背景下,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學科交叉融合,設立適合時代發展潮流的新專業,例如文化產業、大數據和人工智能、機器人等新專業。引進的年輕人才走上了講臺,學院的教學質量得到了大幅提升。在大賽上,仲愷農業工程學院近幾年也獲得了多項國家級獎項,同時在本科的教學上獲得了廣東省一等獎、二等獎。學院在教學上進行“3+1”“3+2”本科教學和研究生教學改革,植物保護專業、計算機科學兩個專業入選國家一流專業。

          第四是堅持對外合作。廣東是改革開放的前沿,廣東的發展得益于開放與合作。學院近年來與多地地方政府簽訂全面的戰略合作協議;與企業合作建立產業學院,把人才培養跟產業的發展緊密結合;與科研機構合作,把科研和教學相結合,如與中國農業科學院、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等科研院所進行合作,把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結合起來;與華中農業大學、中國農業大學、南京農業大學等聯合培養博士、碩士,康振生、張啟發、陳煥春、傅廷棟等院士都為學院建設、科技創新把脈問診,真正做到在人才培養、科技創新、成果轉化上的全面合作。2018—2019年,學院與澳大利亞、新西蘭、英國、日本、韓國以及我國港澳臺地區的相關高校進行合作,通過“3+1”“3+2”本碩連讀,為學生打開了通向世界的通道。

          第五在服務鄉村振興方面,學院總結了“三院三鏈”模式。一是建立適合當地的現代農業研究院,由研究院針對當地的產業進行科技創新。學院在肇慶市德慶縣建立現代農業研究院及實驗室,針對不同地區的中草藥、柑橘等產業進行科技創新,在梅州市、河源市等地也都建立了類似的現代農業研究院。二是建立鄉村振興培訓學院。主要培訓當地的新型職業農民、縣村級領導干部,同時也設有成人教育、學歷教育。三是與地方企業建立產業學院。與深圳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“仲華基因科技產業學院”,與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“格力班”等?!斑@些產業學院主要為農業產業培養能夠下得去、留得住、用得上的人才。通過人才鏈撬動創新鏈,服務于產業鏈,我們把它總結為‘三院三鏈’模式。這是學院自2018年以來,在廣東、華南地區創立的大學服務于鄉村振興的模式?!背唐颊f。

          第六是抓基礎設施建設,筑巢引鳳。程萍介紹,學院董事會由廣東省省長馬興瑞任董事長,在廣東省委、省政府的支持下和董事會的把脈問診下,學院近幾年基礎設施加快發展,白云校區二期建設大部分完成。短短三四年時間,白云校區30多萬平方米的基礎設施建設相當于過去20年的總和。學院與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合作建設智慧化校園,騰訊團隊對學院進行頂層設計。整個學院的信息化、智能化、網上辦公、宿舍管理、教務系統等線上線下結合,學院的智慧化建設全面鋪開,學院與騰訊共同打造中國高校智慧化校園的標桿。

          經過幾年的基礎建設,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建成了花園式校園,努力躋身中國最美校園行列,已于今年啟動了文化設施建設?!爸賽疝r業工程學院是百年老校,學院不僅在建筑風格上有歷史的沉淀,更希望在文化建設上,能夠讓大學生感受到這種紅色基因?!背唐急硎?,近幾年,學院在國內高校的綜合排名上升了200多位,植物和動物學科也進入全球ESI1%,這標志著學院的科技創新水平躍上一個新臺階,而這些重大突破都基于對人才的持續培育和吸引。

         

          《中國食品報》(2022年08月23日05版)

         ?。ㄘ熅帲焊邒涉罚?/span>

         

        中國食品報網友
        聯系電話:010-63392022 聯系郵箱 cnfoodcul@126.com 

      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10120210003

      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(京)字第09318號

        中國食品報社版權所有,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

        Copyright ? 2012-2018 by cnfood.cn. All rights reserved

        法律顧問服務:北京愛申律師事務所  彭殷慶 (高級合伙人)律師1371882000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