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食物觀讓食物供給更多元
本報記者 顧雨霏
從2015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首次提出“樹立大農業、大食物觀念”,到2022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“樹立大食物觀,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,多途徑開發食物來源”,習近平總書記對大食物觀的闡釋不斷豐富和發展。
從糧食到食物,再到大食物觀,這是與時俱進的觀念轉變,也是內涵豐富的觀念創新。記者梳理各地政府工作報告發現,如今,“大食物觀”已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理念,各地紛紛跳出“一畝三分地”的單一種植,唱“林草戲”、念“山海經”、打“科技牌”,讓更多自然資源產出多樣美味,助力食物供給更多元。
形成多元化供給體系
大食物觀,基礎是糧食,要始終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。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,必須把確保重要農產品特別是糧食供給作為首要任務。
5年來,各地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,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持續提升。黑龍江糧食產量穩定在1500億斤以上,總產量、商品量、調出量始終位居全國第一,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實現“五連優”,高標準農田突破1億畝,農作物良種實現全覆蓋,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穩居全國首位;陜西建成高標準農田2011萬畝,種糧面積穩定在4500萬畝,糧食生產“十九連豐”,年均產量保持在1200萬噸以上,2022年達到1298萬噸;河南連續6年糧食總產穩定在1300億斤以上,播種面積保持在1.6億畝,建成高標準農田8330萬畝,綜合機械化率87%,主要糧食作物良種覆蓋率97%;山東糧食總產連續9年穩定在千億斤以上,農業總產值率先過萬億元;安徽糧食產量穩定在800億斤以上,躍升到全國第4位……
“守好‘米袋子’的同時,要拎穩‘菜籃子’、端牢‘油罐子’?!睒I內人士表示,管住、管好耕地的同時,樹立大食物觀,瞄準市場需求進行有效生產和供給,形成多元化的供給體系在當前尤為重要。開展種業振興行動、建成高標準農田、提升油料生產能力……各地也都對今年相關工作作出了具體部署。
新疆提出,今年將堅持“區內結余、供給國家”糧食工作方針,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,積極擴大耕地種植面積,逐步推動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,優化糧食生產布局和生產結構,穩步提高糧食和油料生產能力。堅決扛起糧食安全政治責任,全面落實糧食播種面積目標任務,落實落細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和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,力爭糧食產量達到1850萬噸以上,大豆種植面積100萬畝、油料作物種植面積190萬畝,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多作貢獻。
“堅決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應安全”。貴州提出,持續提升糧油生產、儲備、加工能力。堅決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,嚴守耕地保護紅線,規范落實耕地占補平衡,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177萬畝,糧食和油菜單產分別增長2%、3%,完成國家下達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任務。切實減少糧食生產、儲存、加工各環節損耗,降低儲備成本,堅決杜絕浪費行為。扎實做好重要農產品保供穩價。嚴格落實“菜籃子”市長負責制,確保生豬、蔬菜等重要民生產品供應充足、價格平穩。
寧夏提出,嚴格執行糧食安全、耕地保護和“米袋子”“菜籃子”責任制。抓好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,全面推行耕地保護六級責任制,堅決遏制耕地“非農化”、基本農田“非糧化”,力爭用3年時間創建全國整省域高標準農田示范區。嚴守糧食產量不減、儲備充足底線,全面落實國家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,大力發展現代設施農業,實施高效節水農業“三個百萬畝”工程,5年內實現永久基本農田高標準建設全覆蓋。年內新增高標準農田94萬畝、高效節水農業74萬畝,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1000萬畝以上、總產穩定在75億斤以上。開展種業振興行動,建設釀酒葡萄、枸杞、奶牛等13個良種繁育基地,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97%以上,綜合機械化率達到83%以上,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。
在確保糧食播種面積只增不減、產量穩定增長的同時,云南提出,加快發展標準化規模養殖和花卉、蔬菜、高端水果等高效設施農業,實施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程,建設林下經濟示范基地,推動食物供給多元化。
因地制宜踐行大食物觀
“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”,過去食物的生產來源主要是耕地,而現如今,通過設施農業、生物技術等手段,面向森林、海洋廣闊的動植物和微生物資源,便有了更多的獲取食物的方法和途徑。在此背景下,各地結合資源環境,宜漁則漁、宜菜則菜、宜果則果、宜菌則菌,因地制宜踐行大食物觀,拓展食物供給途徑。
擁有遼闊的森林和草原,內蒙古抓住這一資源優勢,加快推進農牧業規?;?、產業化、品牌化,今年錨定由農畜產品產量大區向農牧業產業強區轉變的目標,提出糧、畜要穩,豆、奶、肉要增,糧食產量穩定在780億斤左右、牛奶產量提高到785萬噸、肉類產量增加到300萬噸,往“中國碗”里多裝糧、裝好糧、裝好奶、裝好肉;支持興安盟國家級現代畜牧業試驗區建設、巴彥淖爾整區域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、烏蘭察布打造馬鈴薯產業發展示范區,全區新建高標準農田395萬畝、種植優質飼草300萬畝,新增設施農業20萬畝,建設奶牛規?;B殖場58個,創建肉牛肉羊標準化示范場800家,著力提高畝產、提高效益。充分發掘林下資源優勢,大力發展果、花、菜、菌、藥等特色產業和特種養殖業,讓綠色林海成為老百姓的“果籃子”“花籃子”“菜籃子”“藥籃子”。
甘肅則致力于打造現代寒旱特色農業高地?!皥猿謴婟堫^、補鏈條、興業態、樹品牌,做好‘土特產’文章,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”。甘肅提出,2023年,持續開展現代寒旱特色農業倍增行動,大力發展高附加值節水農業、旱作農業、設施農業。新建戈壁設施農業6萬畝。壯大提升平涼—天水—慶陽優質蘋果產業帶。打造張掖—武威、平涼—慶陽、甘南—臨夏3個百萬頭肉牛產業帶,河西走廊、中部沿黃、隴東南3個千萬只肉羊產業帶。建設河西走廊50萬頭奶牛產業帶。
作為我國緯度最高、經度最東的省份,黑龍江依托農業農村特色資源,今年將進一步做好“土特產”文章,以鵝絨深加工為牽引,推動鵝產業全鏈條高質量發展;建設冷水魚、森林食品生產供應基地,水產品產量70萬噸以上,森林食品產值670億元以上;大力發展設施農業,果蔬產量680萬噸以上,食用菌鮮品產量370萬噸以上;做大做強寒地龍藥產業,支持伊春、大興安嶺打造全省中藥材產業發展先行示范區。
一些大水面資源豐富的省份正積極探索向江河湖海要食物。廣西提出,加快發展現代特色農業,建設現代漁業集聚區和漁港經濟區,發展海水設施養殖和淡水集約化養殖,力爭今年水產品產量增長3%左右;廣東提出,完善現代農業基礎設施,推進百萬畝養殖池塘升級改造和漁港建設,大力發展海洋牧場和深遠海養殖;海南提出,今年將進一步培育海洋特色產業,鼓勵深遠海網箱和大型工船養殖,建成現代化海洋牧場3個,推廣馮家灣現代漁業工廠化養殖模式,支持沿海市縣創建國家級漁港經濟區、現代漁業產業園、休閑漁業精品示范基地和海釣賽事基地,積極開發多樣化海洋旅游產品。
向科技要答案
踐行大食物觀,就要順應人民群眾食物結構變化的趨勢,就要探索如何全方位多途徑開發豐富多樣的食物品種?如何發展現代種業、種植養殖技術,讓產出的食物更優質?為回答這一系列問題,各地紛紛著手向科技要答案。
白羽肉雞種源打破國外壟斷,大黃魚育種技術國內領先,科技特派員和技術服務實現鄉鎮全覆蓋、產業全覆蓋……過去5年,福建科技創新成果頗豐?!敖衲?,將進一步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”,福建提出,要實施種業振興行動,推進三明“中國稻種基地”和省農業生物種質資源庫項目建設。
5年來,天津現代都市型農業加快發展,種業科技創新能力持續提升。今年,天津將進一步提升農業生產“三品一標”水平和科技創新能力,持續提高“津農精品”品牌知名度,拓展“津”“京”雙城供給影響力。加快現代農業產業園、農業產業強鎮、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建設,深入推進小站稻、蔬菜、畜牧、水產等優勢主導產業全產業鏈發展。
“加快創新驅動發展”。新疆提出,今年,要落實科技體制改革三年攻堅方案,加快形成以企業為主體、市場為導向、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,圍繞“八大產業集群”和生物醫藥、種業等特色優勢領域,實施一批重大創新工程,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和“卡脖子”關鍵核心技術攻關,加大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和產業化,促進產業鏈創新鏈的深度融合。
今年,西藏將聚焦青稞、牦牛、藏羊、藏豬、藏雞、藏藥材等特色資源,依托涉農產業園培育壯大龍頭企業,打造一批亮點示范,實施一批“智慧農牧業”試點,建設一批綠色有機認證生產基地,開拓量少、質優、高端化、訂單式的新路子。
陜西提出,今年要開展種業振興行動和農業集成技術攻關,實施特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工程,聚焦9條現代農業產業鏈,開展品種培優、品質提升、品牌打造和產銷對接行動。
過去5年,海南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5個、國家產業強鎮8個、國家優勢特色產業集群3個,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增加值突破千億關口,南繁種業、熱帶果蔬做優做強?!拔磥?年,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”。海南提出,要推進南繁一體兩翼協同發展,做大“種源+種業+市場”的南繁產業,打造南繁硅谷。
去年,湖南抓住耕地和種子兩個要害,實現優質低鎘水稻科研國際領先。今年,湖南將進一步發揮隆平高科等種業領軍企業作用,加大重大良種聯合攻關,推廣低鎘水稻120萬畝左右,為歷史性解決“鎘大米”問題打下基礎。發展智慧農業、設施農業、訂單農業、綠色農業和智能農機,加快推進中聯(常德)智能農機產業園等基地建設。
《中國食品報》(2023年02月28日01版)
?。ㄘ熅帲毫_ 晨)
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10120210003
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(京)字第09318號
中國食品報社版權所有,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
Copyright ? 2012-2018 by cnfood.cn. All rights reserved
法律顧問服務:北京愛申律師事務所 彭殷慶 (高級合伙人)律師13718820003